全球區域健康趨勢分析:從數位轉型到高齡化社會的挑戰與對策
作者:Travis Schneider Aerotech 業務開發經理
正如《醫療保健的未來》一文所闡明的,醫療世界在短時間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很難想像一個世紀前存在的粗糙療法,例如:放血和治療氣喘的香菸,與今日數位化世界的治療方式相比,這段變革的時期顯著提升了 2023 年人類的整體生活品質,反映此項改善的四個指標分別是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識字率與貧困率。
預期壽命的增加
由於醫療保健的進步、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獲得醫療服務的機會增加,預期壽命一直穩定增長,在全球範圍內,2023 年的平均預期壽命約為 73 歲;而在 1950 年,此數字約為 48 歲(見圖 1)。

圖 1:1950 年以來全球出生時預期壽命的預測,並推算至 2075 年;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1]
嬰兒死亡率的降低
嬰兒死亡率已大幅下降,在 1915 年,當美國開始追蹤嬰兒死亡率時,每 1000 名新生兒中約有 100 名嬰兒死亡,而根據聯合國 [2] 編制的最新資料,如今全球範圍內,此數字已降至每 1000 名新生兒中有 26 名死亡,在美國則約為每 1000 名新生兒中有 5 名死亡,改善的產前照護、免疫計畫以及醫療干預措施,促成了這一正向趨勢,孕產婦保健同樣有所改善,進而降低了孕產婦死亡率,更便利的產前照護、專業助產士以及緊急產科照護,對母親的健康與福祉產生了積極影響。
識字率的提升
識字率不斷上升,世界許多地區的教育機會也顯著改善,更多人能夠接受小學、中學及高等教育,從而增進了知識並帶來更多機會,識字率的提升也影響了患者獲取健康資訊的能力,並有助於他們做出更佳的醫療決策。
全球貧困率的下降
除了全球總體貧困率下降外,極端貧困人口也顯著減少(見圖 2),這得益於糧食和水等關鍵資源的取得機會改善。

圖 2:1990 年至 2019 年間按區域劃分的全球貧困率估計;圖片來源:Our World in Data [3]
社會福利計畫、經濟發展和扶貧措施等努力,也對此一正向轉變有所貢獻,如今,有比以往更多的人能夠獲得乾淨的飲用水,從而減少了水媒疾病並改善了整體健康狀況,全球對抗飢餓和改善糧食生產的努力,也使得許多地區的營養不良率下降,農業、科技和永續耕作方式的進步,為改善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
這些進步中有許多至少部分歸功於關鍵的技術發展,技術創新顯著增強了通訊、醫療保健、交通和資訊獲取的能力,即使在過去的五十年裡,技術突破也為全球相當大比例的人口帶來了更便利的食物、水、電力和網路存取,這些進步在生活的各個層面都帶來了更高的效率、便利性和連結性。
儘管整體趨勢向好,世界不同地區,特別是開發中國家,仍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以下將概述全球五大主要地區趨勢的驅動因素:非洲、亞太地區、歐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非洲
非洲的醫療保健趨勢受到多樣化的醫療體系以及各國面臨的獨特挑戰所影響,實現全民健康覆蓋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的努力正在整個非洲大陸獲得動力,各國政府專注於擴大基本醫療服務的覆蓋範圍、改善財務保障,最重要的是強化衛生系統,奈及利亞、肯亞、南非、衣索比亞和迦納等國,已實施國家健康保險計畫或針對性的措施,以觸及服務不足的人群。
為支持醫療體系,許多非洲國家政府正投資於培訓和部署基層醫療工作者、改善基本藥品和診斷工具的取得管道,並加強社區醫療服務,公私部門合作夥伴關係在非洲的醫療保健中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公私部門、非政府組織與國際實體之間的合作,其目標在於提升醫療基礎設施、能力及服務提供。
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非洲面臨著獨特的挑戰,傳統上,醫療基礎設施的財政資源有限,使得大部分人口暴露於傳染病的風險之下,因此,疾病控制與疫情應對準備在非洲仍然是重大的課題,對抗如瘧疾、愛滋病毒/愛滋病、結核病等傳染病,以及如伊波拉和 COVID-19 等新興威脅的努力,一直以來都是優先事項,近年來,肯亞在疾病控制和疫情應對準備方面日益積極,實施了穩健的監測系統、應對策略和疫苗接種活動。
非洲也專注於改善母嬰健康,針對產前照護、專業助產、疫苗接種活動和營養計畫的措施,其目標在於降低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衣索比亞在這些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別是對於農村居民,這使得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兒童存活率提高(見圖 3),儘管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圖 3:2000 年至 2015 年間非洲各主要區域的孕產婦死亡率估計;圖片來源: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期刊 [4]
亞太地區
數位健康技術的採用在亞太地區迅速增長,行動健康應用程式、遠距醫療 (telemedicine)、電子健康紀錄、穿戴式裝置及健康監測系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普及,各國政府和醫療組織正在投資數位基礎設施,以提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效率與品質,特別是韓國,在數位健康轉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其完善的遠距醫療系統以及遠距諮詢和電子處方的廣泛使用,便是一個明證,行動健康應用程式在監測健康和管理慢性病方面廣受歡迎,這或許對偏遠地區產生了最大的影響,因為這些地區過去無法像城市中心一樣獲得優質的護理,對於印度來說尤其如此,該國正利用遠距諮詢和行動健康應用程式來彌合差距,為其農村人口提供醫療服務。
此區域也見證了對健康資料收集、分析與應用的日益重視,大數據、人工智慧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機器學習正在改善醫療決策、疾病監測、預警系統及個人化治療,資料共享和隱私問題也正在被處理,以充分利用健康分析的潛力,許多國家正利用這些資料來實現精準醫療或客製化療法。
與韓國一樣,中國也正迅速採用數位健康技術,行動健康應用程式、線上諮詢和以 AI 為基礎的診斷工具,正在提升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式,中國非常重視 AI 研究及其在醫療保健中的應用,包括醫療影像和疾病預測,中國也將 AI 技術與基因組學整合,以實現個人化醫療,AI 演算法被用來分析遺傳資料、識別疾病生物標記並開發個人化治療計畫,這種方法可根據個人的基因檔案,進行最佳化的藥物選擇、劑量和治療方案,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改善整體治療效果並降低醫療成本。
即使在進行 AI 創新的同時,該地區仍舊依賴傳統醫學,傳統中醫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在中國的醫療體系中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 [5],政府提倡中西醫結合,並鼓勵對其療效進行研究,中醫診所和醫院相當普遍,草藥也被廣泛使用,印度則擁有豐富的阿育吠陀 (Ayurveda) 和傳統醫學傳統,阿育吠陀醫學是一種源自印度的整體治療系統,強調透過自然療法、飲食指南和生活方式實踐來平衡身、心、靈,印度政府推動傳統醫學與現代對抗療法的整合,阿育吠陀被視為一種正式的醫療保健體系,阿育吠陀診所和醫院在全國各地仍然很常見。
與許多其他地區一樣,亞太地區正經歷高齡化人口的顯著增長,此一人口結構轉變在醫療服務、長期照護及與年齡相關的慢性病管理方面帶來了挑戰,各國政府正在實施政策以應對老年人的需求並促進健康老化,以擁有世界上最年長人口之一而聞名的日本,正努力應對長期照護服務需求增加以及管理與年齡相關慢性病的挑戰,政府正在擴大長期照護保險並推廣社區照護,在擁有全球老化速度最快人口之一的韓國,政府正積極擴大長期照護服務並實施高齡友善政策,以應對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需求。
在整個亞太地區,隨著人口老化並採納更西方的生活方式,非傳染性疾病 (NCDs,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的盛行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呼吸系統疾病,正以驚人的速度上升(見圖 4)。

圖 4:1990 年至 2017 年間中國主要非傳染性疾病 (NCDs) 的趨勢圖,這些 NCDs 包括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 (CRD)、心血管疾病 (CVD) 和糖尿病,這些比率在 2000 年代初期曾呈下降趨勢,但近期趨勢指向上升;圖片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 [6]
亞太地區也已成為醫療旅遊的熱門目的地,泰國、新加坡、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吸引了眾多國際病患,這些國家提供高品質的醫療設施、專業治療和實惠的醫療服務,醫療旅遊為該地區的經濟做出貢獻,並促進了醫療保健領域的跨境合作。
歐洲
歐洲呈現出多樣化的醫療景觀,儘管它與其他幾個地區有共同的主題,近期,許多歐洲國家已經實現或正在努力實現全民健康覆蓋,目標是提供公平且全面的醫療服務,對於北歐國家尤其如此,因為其政府在醫療體系中扮演著強而有力的角色,因此,這些國家對其人口的醫療資料擁有最佳的存取權限。
數位健康轉型是歐洲的一個顯著趨勢,遠距醫療、電子健康紀錄、健康資訊交換和行動健康應用程式的採用日益普及,這些技術增強了照護的可及性、遠端監測和病患參與度,從而改善了醫療服務的提供與成效,除了北歐國家,英國和荷蘭也已擁抱此趨勢,在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 (NH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已實施多項數位計畫,例如:NHS App,讓病患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存取自己的醫療紀錄、預約門診和訂購處方藥,同樣地,荷蘭政府實施了個人健康環境計畫,允許病患存取他們的健康資訊、與醫療提供者溝通並在線上管理預約,荷蘭也以其對不同醫療系統間互通性 (interoperability) 和健康資料交換的承諾而聞名,整個歐洲都在強調健康資料的互通性,諸如歐洲健康資料空間 (European Health Data Space) 等倡議,促進了健康資料的安全和標準化共享,這在保障病患隱私的同時,也支援了研究、創新和個人化醫療。
歐洲國家優先考慮整合式照護模式,促進不同醫療提供者與服務之間的協調與合作,這些模式涉及跨學科團隊、照護協調以及為個人化照護計畫制定照護路徑,資訊技術和健康資訊交換系統促進了病患資訊的無縫共享,同時透過共同決策和自我管理支援,優先考慮病患的參與和賦權,這些模式也專注於人口健康和預防保健,目標是減輕慢性病的負擔,透過打破隔閡並促進合作,整合式照護模式提升了歐洲的醫療品質和病患體驗,這種方法確保了在基層、二級和三級照護機構之間的無縫轉銜,改善了照護的連續性和病患成效。
預防與健康促進策略在歐洲受到高度重視,公共衛生運動、疾病預防計畫和生活方式干預措施,處理風險因素並提倡健康的行為,從而減輕慢性病的負擔,在西班牙,健康促進策略包括倡導地中海飲食、鼓勵積極的生活方式、將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課程、實施反藥物濫用運動以及優先考慮心理健康宣導。
高齡化人口是歐洲一個顯著的挑戰,促使各國政府投資於長期照護服務、老年醫學以及積極健康老化的策略,在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有效應對老年人特定醫療需求和管理與年齡相關慢性病的努力尤為突顯,這些國家面臨人口迅速老化和低出生率的問題,隨著他們適應高齡化人口的需求,醫療系統、長期照護服務和社會支持結構的壓力日益增加。
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是歐洲醫療保健的一大重點,強調病患參與決策、尊重其偏好與需求,病患參與、共同決策和病患報告的結果被整合到醫療實踐中,確保照護能根據個人偏好和價值觀量身訂做,長期以來以其以患者為中心的方法而聞名的瑞典,強調病患的參與和賦權,確保病患是自身照護的積極參與者,病患滿意度調查和病患報告的結果指標,被用來評估和改善照護品質。
北美洲
北美醫療保健趨勢的特點是朝向數位健康轉型,遠距醫療服務、虛擬照護平台和行動健康應用程式已佔有一席之地,改善了病患的可及性與參與度,對價值導向照護模式的日益關注,優先考慮高品質的照護和成本優化,依據病患的治療結果來獎勵醫療提供者,考量到在醫療保健上的大量支出,北美地區的健康成果好壞參半,整體健康指標存在差異,且在照護可及性方面存在不平等。
北美洲在健康技術創新方面表現突出,穿戴式裝置、遠端監測工具、由 AI 驅動的診斷技術以及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提升了醫療服務的提供與成效(見圖 5)。

圖 5:多國醫療保健相關 AI 專利申請數量圖,美國領先,其次是中國和歐洲,圖片來源:Science Business [7]
精準醫療正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它利用基因組學和個人化醫療,根據個人的基因檔案來量身訂做治療方案,人口健康管理正受到重視,以主動管理特定人群的健康狀況並預防慢性病,醫療資料分析和 AI 被越來越多地用於改善決策、疾病監測和個人化治療,北美的病患隱私法規雖然對於保護敏感的健康資訊至關重要,但有時也可能帶來監管挑戰,阻礙了推進精準醫療計畫所需的無縫資料共享。
在北美,對醫療保健的可負擔性與成本控制的關注日益增加,不斷上漲的醫療成本引發了更嚴格的審查,並促使各方努力使醫療保健更易於取得且更為實惠,這些努力包括推動價格透明化、實施成本控制措施以及探索替代支付模式,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也是一個焦點,優先考慮病患參與醫療決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和政策變革,正在處理與社經因素和種族/族裔相關的健康不平等問題。
心理健康與福祉已成為北美洲關注的關鍵領域,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心理健康對整體福祉的影響,以及對全面心理醫療服務的需求,目前正努力處理圍繞心理健康的污名化、增加心理健康資源的取得管道,並將心理健康服務整合到基層醫療機構中,其他的趨勢還包括促進心理健康意識,以及支援退伍軍人、兒童和受創傷或藥物濫用影響的個體等弱勢群體。
南美洲
南美洲的醫療保健趨勢反映了整個區域致力於改善醫療服務可及性、加強基層醫療、採用健康資訊技術、處理健康公平性以及優先考慮心理健康的承諾,一些國家在擴大全民醫療覆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例如巴西的統一衛生系統 Sistema Único de Saúde 和阿根廷的國家健康保險計畫,這些措施的目標是確保所有公民都能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從而減少差距並改善整體人口健康。
與此同時,南美國家正專注於加強基層醫療系統,作為有效提供醫療服務的基礎,厄瓜多的家庭健康模式和烏拉圭的基層醫療改革,體現了以社區為基礎的方法,賦予地方醫療團隊為其社區提供全面照護的能力,透過改善基層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品質和協調性,這些國家正在提升醫療成效並促進預防保健。
南美洲擁抱健康資訊技術,利用數位工具來改善醫療服務的提供,智利實施的電子健康紀錄和哥倫比亞的遠距醫療平台,展示了電子系統和遠距醫療服務如何改善病患資料管理、實現更好的照護協調,並將醫療服務擴展到偏遠地區,這些健康資訊技術的進步,強化了整個區域醫療系統的效率和效能。
南美國家致力於減少健康差距和促進健康公平,秘魯的綜合健康保險 Seguro Integral de Salud 和玻利維亞為母嬰提供的免費普及健康保險 Seguro Universal Materno Infantil 等措施,為弱勢群體和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們提供醫療保障,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基本的醫療服務,這些努力有助於建立更公平的醫療體系,並改善服務不足社區的健康成果。
南美國家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正積極努力提高意識、減少污名化並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阿根廷的國家心理健康法和智利的國家心理健康與精神病學計畫,優先考慮以社區為基礎的照護,並保護有心理健康問題個體的權利,這些措施的目標是改善心理健康服務、增強支持系統,並在整個區域促進心理福祉。
關於作者
Travis Schneider 是 Aerotech 公司負責先進製造市場區隔的業務開發經理,涵蓋的領域包括電子製造、雷射加工、醫療技術、資料儲存與精密製造,他在精密自動化與機器人領域擁有超過 13 年的經驗,曾擔任應用工程、現場銷售、產品管理與業務開發等職位,他曾與多家領先的醫療儀器製造商、醫療器材 OEM 廠商及手術機器人公司合作,共同開發並將產品推向市場,他的專業知識與對創新的熱情,使他成為合作夥伴在推動先進製造精密自動化領域中,尋求突破的寶貴資源。
參考資料
[1] John Letzing, “How Long Are People Going to Live?” World Economic Forum, July 26, 2021,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21/07/how-long-will-people-live-in-the-future/.
[2]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https://population.un.org/wpp/Graphs/DemographicProfiles/Line/900.
[3] “Total Population Living in Extreme Poverty by World Region,” Our World in Data, 2022, https://ourworldindata.org/grapher/total-population-living-in-extreme-poverty-by-world-region.
[4] Luc Onambele et al., “Maternal Mortality in Africa: Regional Trends (2000-201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October 12, 2022,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92013146.
[5] Xuefeng Shi et al., “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instream’ in China? Trend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Resources and Their Utiliz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from 2004 to 2016,” Hindawi, May 31, 2020, https://doi.org/10.1155/2020/9313491.
[6] Peng Yin et al., “Vital Surveillances: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of Four 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 China 1990-2017,” China CDC Weekly, 2019, https://weekly.chinacdc.cn/en/article/doi/10.46234/ccdcw2019.012.
[7] “Healthcare-rela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atent Applications Surge in China,” Science Business, July 30, 2019, https://sciencebusiness.net/news-byte/healthcare-related-artificial-intelligence-patent-applications-surge-china.
關於作者

Travis Schneider 是 Aerotech 公司負責先進製造市場區隔的業務開發經理,涵蓋的領域包括電子製造、雷射加工、醫療技術、資料儲存與精密製造,他在精密自動化與機器人領域擁有超過 13 年的經驗,曾擔任應用工程、現場銷售、產品管理與業務開發等職位,他曾與多家領先的醫療儀器製造商、醫療器材 OEM 廠商及手術機器人公司合作,共同開發並將產品推向市場。
Travis 於密爾瓦基工程學院取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他的專業知識與對創新的熱情,使他成為合作夥伴在推動先進製造精密自動化領域中,尋求突破的寶貴資源。
參考資料
[1] “Classify Your Medical Device,” 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February 7, 2020,
https://www.fda.gov/medical-devices/overview-device-regulation/classify-your-medical-device.
[2] “Risk Register Template,” Leading Agile, 2023,
https://www.leadingagil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5/Risk-Register-Sample.xlsx.
相關產品
下列產品是實現高精度醫療器材製造的核心硬體與系統,涵蓋從基礎運動控制到專用微加工解決方案:
- LaserTurn®160 圓柱形雷射加工平台:
專為心導管、支架等管狀工件設計的整合式雷射加工系統,是精密管材加工的理想選擇。 - AGV5D 五軸雷射微加工進動掃描器:
針對複雜3D曲面與微結構的雷射加工,適用於製造醫療植入物或微流體晶片。 - 運動控制龍門:
提供大範圍、高精度的運動平台,常用於從金屬管材或平板上進行心臟支架的雷射切割。 - 五軸空氣軸承系統:
提供極致的定位精度與平滑運動,適用於對表面光潔度與尺寸公差有嚴苛要求的醫療光學元件或模具製造。 - 史都華六軸平台 (Hexapods):
以六個自由度進行複雜的空間定位與姿態調整,是醫療器材精密組立、光纖對位或產品測試的關鍵設備。 - 運動控制平台 (Automation1):
驅動上述所有精密運動的核心,整合伺服、振鏡與先進控制演算法,是確保加工品質與穩定性的基礎。
延伸閱讀
以下技術文章深入探討了在高精度醫療器材製造中,用以克服技術挑戰、提升產能與品質的關鍵控制技術:
- 圓柱工件雷射光柵掃描技術:結合位置同步輸出與飛行標刻之高速加工策略:
深入解析如何在心導管等管狀工件上實現高速、均勻的雷射加工。 - IFOV 與 PSO 技術:突破雙光子聚合 (2PP) 積層製造的品質與產能瓶頸:
探討如何運用先進運動控制,在微米等級的3D列印(如生物支架、微針)中實現突破。 - DrillOptimizer | 消除雷射鑽孔步進穩定延遲,實現零秒瞬定加工:
此技術可大幅提升在導管或過濾膜上進行微孔陣列加工的效率與精度。 - 高精度五軸雷射進動掃描技術(PSO) 如何提升微加工能力:
專門探討如何利用五軸掃描技術,在複雜形狀的植入物上製造出高品質的微結構。 - 進階雷射控制技術:IFOV、PSO 與功率校正,實現高精度一致性加工:
整合說明了確保雷射能量在工件上精確、一致分佈的多項核心技術,是保證醫療器材品質的關鍵。 - 精密雷射加工機實現高產出率的基礎概念:
從系統設計角度闡述如何打造一台能同時滿足高精度與高產能需求的醫療器材製造設備。